上帝在基督裏向我們所定的旨意與恩典‥20170815
http://www.pcchong.net/Sermons/TheWillOfGod.htm
經文:帖前5:16-18
16 要常常喜樂,
17 不住地禱告,
18 凡事謝恩;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“旨意”。
引言:
考一考大家,中文聖經最短的一節經文是在哪兒?我想大家都知道英文聖經最短的一節是約翰福音11章35節,就是「Jesus wept耶穌哭了」。「耶穌哭了」也是中文聖經最短的一節經文。但是原文聖經最短的一節經文不是在這兒,是咱們剛才讀的那一節經文,帖前5︰16「要常常喜樂」。希臘文只有兩個字,「耶穌哭了」的希臘文有三個字。
這三節經文都很簡單,也很特別,從心理學來講:
1.先要「不住地」禱告(17)﹔然後才能
2.「常常」喜樂(16)﹔然後才能做到
3.「凡事」謝恩(18)。
每一節經文都有一個動詞﹔禱告è喜樂è謝恩。在動詞的前面都有一個副詞(adverb) ﹔不住地、常常、凡事。副詞是要來修飾和限制動詞的範圍和程度。要「不住地」禱告﹔「常常」喜樂﹔「凡事」謝恩。這裏的每個動詞都是現在命令式,是上帝予咱們的命令、旨意、心意與恩典。這是上帝在耶穌基督裏向咱們顯明的命令、旨意、心意、「最重要的是『它絕對是上帝的恩典』」。
腓力比書4︰6 應當一無掛慮,只要凡事藉禱告、祈求,和感謝,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。「7 上帝所賜、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」。8 兄弟們,我還有未盡的話:凡是真實的、可敬的、公義的、清潔的、可愛的、有美名的,若有甚麼德行,若有甚麼稱讚,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。
上帝「在基督裏」的旨意是什么意思呢?上帝有「『不在』基督裏」的旨意嗎?可能有,譬如祂叫咱們飛上天去。但是這些旨意一定是咱們做不到的。上帝在基督裏的旨意是經過耶穌基督的「點頭、贊同、是咱們做得到的」。因為耶穌曾到地上來,他能體恤咱們的軟弱,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咱們一樣。(例子:在軍隊裏,做軍官的不太可能命令士兵做他自己不曾做過或做不到的事,像是一小時跑十公里。更何況是愛我們的天父上帝呢。所以,咱們可以絕對的放心,這些在基督裏的旨意一定是咱們可以做的,是對咱們有好處的。
這節經文把“不住地禱告的神的旨意”寫的這么清楚,大家覺得奇怪嗎?咱們時常聽到人家說,不知道上帝的旨意是不是要我結婚?是不是要我辭職,另謀高就?大家知道不知道,在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怎樣才可以知道上帝的旨意嗎?摩西在的時候,他們只要問摩西,由他轉達給上帝,很簡單。摩西不在的時候,出28︰30 說,大祭司把烏陵和土明放在決斷的胸牌裏,當他們要知道上帝的旨意時,大祭司就用這件物件向耶和華求問。來到以斯拉記時,已經沒有人會用這烏陵和土明(拉2:63)。現在,咱們在基督裏的人多么幸福,上帝顯明的旨意已經清清楚楚地寫在白紙黑字給了咱們,咱們怎么可以不珍惜。
這三節經文有如電視機構造裏面的個別三支顏色槍管(紅、藍、綠),合并起來就呈現一幅非常美麗的,上帝在基督裏向咱們所定的旨意的畫面。我先解釋每一支槍管的功用,然後再將三節合併,讓大家看到整個畫面。
【一﹑不停地禱告】:
在悲傷之時咱們可以禱告。但是聖經不是單單叫咱們在有需要的時候才禱告,聖經說,要“不停地禱告”。要常常喜樂已不容易,要“不住地禱告”就更難了。咱們可以肯定的是,不住地禱告絕對不是不停地開聲禱告,要不然,別人一定以為咱們是神經病。如果咱們有需要才開聲禱告,其他時候沒有禱告是否表示,咱們不需要上帝。其實,“在沒有開聲禱告的時候,咱們的心思意念還是完全放在主耶穌的身上”。
“這正是基督在約翰福音15章教導咱們的,他是葡萄樹,咱們是枝子,枝子若不常常在葡萄樹上,自己就不能夠結果子,因為沒有生命,不能做什么”。禱告是把咱們聯結在主耶穌身上,從樹上支取養料。禱告像呼吸,不能停止一分鐘。所以,“不住地禱告”是要咱們把心思意念集中在上帝的身上。做什麼事,去什麼地方,咱們都好像跟耶穌在一起。你可能會說,這樣的禱告不是很辛苦嗎?你見過媽媽一針一線織羊毛衣嗎?織給誰啊呢?孩子。她覺得辛苦嗎?不,她是充滿喜樂的在織。如果基督是你所愛的,跟祂在一起絕對不辛苦。
【二﹑要常常喜樂】:
今天大家有什麼喜樂的事?還是很煩?聖經說,“要常常喜樂”。有人會說,我現在的情況,怎樣喜樂?大家有注意到嗎,經文沒有告訴咱們要為什么事喜樂?大家是不是也知道收信的帖撒羅尼迦人,是在大難之中,(1:6)被猶太人苦害(2:14)?而寫信的保羅,自己在腓立比坐監,被害受辱(2:2),在帖撒羅尼迦几乎被市井匪類打死?他們不是比我們受更多的苦,但是保羅卻叫他們常常喜樂。所以我們肯定的是,喜樂跟所處的境況無絕對的關係,這是為什麼聖經沒有說要為什么事喜樂。喜樂是一種心境,是不能夠改變。聖經談的喜樂都是與救恩和基督有關。譬如,因為福音傳開的而喜樂、因為信徒信心得堅固而喜樂、我們的名字記錄在天上而喜樂、配得為耶穌受辱而喜樂、跟基督一同受苦而喜樂。
最重要的先後順序﹔1.先是不住的禱告,才能激起內心聖靈的力量,→2.然後我們才能做到常常喜樂,→3.接下來才能做到凡事謝恩,因為這是屬靈的經歷前後的順序問題。也是從“心理學”學理上的判斷出來的順序。總而言之聖經中教導要“常常禱告”的經文更多。可見神最常要我們做的是“不住地禱告”。
我們的喜樂都是跟救恩和耶穌有關。救恩的喜樂掩蓋了一切病痛、憂傷、死亡的事,所以我們的心境可以保持喜樂。打個比方,你不見了一百元,當然是悶悶不樂。但是如果你中了頭獎一百萬,你高興到跳起來,不見了一百元算得了什麼。我們之所以不能常常喜樂,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袋裏有一張比一百萬元還珍貴的救恩的禮物,我們讓身外的一百元,一些憂傷病痛的事煩惱我們。
上帝當然知道我們的軟弱,所以他說,“要常常喜樂”,不是“不住地喜樂”。我常常去游泳,不等于說,我天天去游泳。基督徒不是整天咧嘴大笑,滿臉春風,不知病痛憂傷為何物的人。當我們的親人去世,我們怎會不悲傷。但感謝主,上帝給我們第二支槍管來配搭。
【三﹑凡事謝恩】:
要常常喜樂很不容易,不住地禱告更難,但最難的是凡事謝恩。福音書裏有個例子(路17:11-19):有十個長大麻瘋的人求耶穌醫治他們,當他們得到潔淨后,只有一個回來感謝耶穌,其他九個不知道跑哪裏去。這是很難思意的一回事,因為麻瘋病在當時等于是不治之症,哪有人會得治之後不回來跟醫生說一聲感謝?但是這正是我們今天基督徒的寫照。我們把救恩當作是入教,入會,不知道那是跟生命攸關的一件事。
“凡事謝恩”是表示上帝掌管我們生命的一切大小事,每一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都有著他的美意,為著我們的好處,只是我們很短視,看不出祂的目的何在。我們時常是選擇性地謝恩,那些我們看得見,可以明白的,對我們有利的就感謝主。我們最難接受的是病痛患難之類的事,總是問上帝為什么要這樣刁難自己,不刁難別人。
其實每個患難都是一個考試。羅5:3-5 說,“患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﹔盼望不至于羞恥,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”。這是考試的目的。所以上帝若是特別恩待,不叫你有病、有難,凡事順暢,你要感謝又感謝﹔但是在遭遇不如意的事和在逆境中,我們也要因上帝讓你能配得受苦再三地感謝他。我順便一提,你的病痛、患難,時常是讓別人得到祝福的機會。有的人坐輪椅覺得很不好意思,麻煩別人,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這是給人服事,讓人學習愛心,蒙主賜福的機會,為此我們要感謝上帝。
幾年前,在一個聖經查經班裏,我認識一位已退休的兄弟。他作的一個見証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。他說:“我不明白牧師說的凡事謝恩是什么,我書讀得不多,我只會看到花呀,貓呀,狗呀,我就感謝主,他讓我可以摸到它們,嗅到香味”。我覺得很有意思,我們有的東西我們不珍惜,把一切視為當然,等有一天我們失去了它們,我們才呼天喊地。
現在,把這三支顏色槍管結合在一起,我們看到什么?凡事謝恩,不要視之為當然﹔不要等到沒有了才到上帝面前呼天喊地的禱告﹔要“不住地禱告”,“一刻都不能離開基督這棵葡萄樹”(約15:1-16)﹔不住地禱告不是一份苦差,這是因著耶穌基督的救恩,我們常常帶著一顆喜樂的心來就近他,和他交通。
所以,三支槍管結合起來,就能發揮很大的功用。它給我們一幅美麗的畫面,是上帝在基督裏向我們所定的旨意、恩典…:我們凡事都要帶著喜樂的心禱告感謝上帝。
*不住地禱告,別過早放棄
http://chinese.christianpost.com/article/不住地禱告-別過早放棄-15393/
9我又告訴你們:你們祈求,就給你們;尋找,就尋見;叩門,就給你們開門。10因為凡祈求的,就得?;尋找的,就尋見;叩門的,就給他開門(路11:9-10)。
16要常常喜樂,17不住地禱告,18凡事謝恩;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(帖前5:16-18)。
我們禱告存在的部分問題是我們太早放棄了。我們假設它不是神的旨意:「我為了能到美國而祈禱了四次,但並沒有得到回應,所以這一定不是神的旨意」。
早期教會祈禱,而且持續地祈禱。他們持續地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神面前。彼得從監獄中得到釋放,禱告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(徒12:6-19)。
但當我們的祈禱沒有得到回應時候呢?有時我們會為某事而禱告,神並沒有按著我們想要的給予我們。我們會說:“神並沒有回應我的禱告”。事實上,神回應了,“神說了不”,而這就是答案。
(1)有時神會說不、(2)有時神說慢慢來、(3)有時神說去吧、(4)有時神說還需要時間成長……。
使徒保羅有著如他所說的“眼中釘,肉中刺”的身體上的軟弱。他三次祈禱求主把它拿走(林後12:7-10)。但神對保羅的回應是要他成長。他說,「我把它留在你的生活中,因為它會使你的靈性得以成長」。12:7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,就過於自高,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,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,免得我過於自高。12:8 為這事,我三次求過主,叫這刺離開我。12:9 祂對我說:「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」。所以,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12:10 我為基督的緣故,就以軟弱、凌辱、急難、逼迫、困苦為可喜樂的;因我甚麼時候軟弱,甚麼時候就剛強了。
然後是想要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。開始他自己去處理事情,卻弄到亂七八糟。神對他說,慢慢來。神打發他出到曠野,使他被塑造成型。神使他成為神希望他成為的人。
但是有時候神說去吧。你會祈禱,然後神說,是的,現在就去吧。你禱告,神就成就。有時會出現這種情況。
因此,要繼續祈禱、繼續尋找、繼續求問、繼續的把心思意念集中在上帝的身上。做什麼事,去什麼地方,咱們都好像跟主耶穌在一起,像枝子聯於葡萄樹一樣,這是聖經的教導要我們做的神的旨意、命令、心意、“恩典”………。
結語:
哥林多前書有“信、望、愛”,其中最大的是“愛”。帖撒羅尼迦前書有喜樂、禱告和謝恩,其中最難的是不住的禱告→常常喜樂→凡事謝恩,這是上帝在基督裏向我們所定的旨意。這是一個命令、旨意、心意與恩典,“最重要的是它絕對是上帝的恩典”,你不遵行的話,生命將是一片黑白,甚至扭曲的畫面﹔你遵行的話,生命將是一幅色彩鮮艷的圖畫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