禱告不蒙垂聽應允的七大原因
參考資料來源︰
http://www.christiantimes.cn/news/7295/%E5%9F%BA%E7%9D%A3%E5%BE%92%E7%A5%B7%E5%91%8A%E4%B8%8D%E8%92%99%E5%9E%82%E5%90%AC%E7%9A%84%E4%B8%83%E5%A4%A7%E5%8E%9F%E5%9B%A0
禱告是神兒女的權利,主耶穌也應許說『祈求,就得著』(太7:7-8﹔路11:10)。可是信徒的實際生活當中卻常常的遇到很大的困惑,就是似乎神在許多時候並沒有聽他的禱告。為什麼我們的禱告未蒙垂聽和應允呢?
【太七7】「你們祈求,就給你們;尋找,就尋見;叩門,就給你們開門。
﹝文意註解﹞
「祈求」指普通的禱告。
「尋找」指專一的求問。
「叩門」指進一步迫切的要求。
主在第7~11節這一段話的意思,乃是要我們為著如何分辨人(6節),如何和人交往,而向神祈求、尋找並叩門,好得著適當的門路。
﹝話中之光﹞
(一)我們的禱告永遠不會落空,只不過神不一定照我們所禱告的「給」我們,因祂知道甚麼才是我們所真正需要的。
(二)我們禱告所發出的能力,好像物理學上的物質不滅定律一樣,永遠不會消失(太12:36)。某物體可能在原有的形式上消失了,但是在另外的形式上質的改變繼續存在。神會按照祂的主權和祂無限的智慧,來回應我們的禱告。
(三)神的「開門」,受我們人「叩門、呼求」的影響;神的『旨意』,受我們人『禱告』的影響。神為愛祂的人作事的原則乃是:必須神的子民先有禱告,然後神才興起作工。
(四)「祈求、尋找、叩門、呼求」,說出我們的禱告應該多次、多方(弗6:18),直到得著神的答應為止。
(五)我們若要與人有正常的關係,就要與神有正常的關係,藉著「祈求、尋找、叩門、呼求」過著依靠神、與神密切相交的生活。
【太七8】因為凡祈求、呼求的,就得著;尋找的,就尋見;叩門、呼求的,就給他開門。
﹝文意註解﹞
第7節是應許,本節是原則。
﹝話中之光﹞
(一)神喜歡我們凡事向祂求問。我們得不著,是因為我們不求(雅4:2)。
(二)「祈求」是有專一的目標與目的;「尋找」是要仔細花工夫的;「叩門、呼求」是要有實際的行動的。
(三)在祈求與得著、尋找與尋見、叩門、呼求與開門之間,只有一個「就」字,並沒有設下任何其他的條件。
【雅四2】你們貪戀,還是得不著;你們殺害嫉妒,又鬥毆爭戰,也不能得。你們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不求。
〔文意註解〕
「你們貪戀,還是得不著」,『貪戀』是指貪圖享樂,並且將整個心思、意念投入其中,甚至開始付諸行動;『得不著』意思指不能擁有。
「你們殺害嫉妒,又鬥毆爭戰,也不能得」,『殺害』並非指只有真正的有殺人的行為,而是指所有傷害人的意念,亦即為達目的,不擇手段,甚至罔顧人命;『嫉妒』指忌恨別人的成功和一切攔阻自己使不能夠達到目的的人;『鬥毆爭戰』參閱第1節註解,這裏的次序顛倒。
「你們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不求」,『求』是指向神禱告,求神賜給(參一5)。
〔話中之光〕
(一)有一件令人覺得希奇的事實,就是人越貪求,便越會引發明爭暗鬥,結果反而就越一無所得。
(二)貪得無厭是人類的劣根性,人們為了要達到這種慾望,就不擇手段的去爭取他們所要求的,以致嫉妒、殺害,又鬥毆、爭戰,結果也得不著。
(三)一個心中充滿了私慾的人,必忽略禱告─不求。
(四)神是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(參一5);祂願意厚賜與眾人,可惜人不禱告;神的豐富就因人的不求而受到限制。
(五)許多信徒雖然有禱告的行為,卻無所求─沒有禱告的目標;神不聽一般、攏統的禱告,惟有專一、明確的禱告,才能蒙神垂聽,幫助我們解決所面對的難處。
關於祈禱不蒙應允,原因是多種多樣的,有人方面的原因,也有神方面的原因。作為神的百姓,神在聖經中教導我們禱告的原則,我們從中可以找出導致禱告不蒙垂聽和應允人方面的原因,從而來調整我們祈禱人的狀態,使我們的祈禱沒有阻礙。
現收集有關禱告不蒙應允的原因,分享如下:
一﹑存心虛妄(伯35:13)
【伯35:13】虛妄的呼求,神不必垂聽。全能者也必不眷顧。
【雅四3】你們求也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妄求,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。
〔原文字義〕「妄」惡意地,錯誤地;「浪費」花費,揮霍;「宴樂」快樂,享樂(原文與1節的『私慾』同字)。
〔文意註解〕
「你們求也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妄求,」『妄求』指錯誤的祈求,包括三樣錯誤:(1)錯誤的動機──為要滿足私慾的享樂;(2)錯誤的東西──可供自己浪費的屬世財物;(3)錯誤的方式──不是求而是嫉妒爭鬥(參2節)。
「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,」『要…』本句指明前句『妄求』的動機;『浪費』意指將所得使用在無價值的事物上;『宴樂』指一切可滿足私慾的享樂,包括吃喝方面的享受,但不僅止於此而已,舉凡一切滿足身心的娛樂活動,也有可能變成此處所謂的『宴樂』,問題乃在於是否節制而不過度。
〔話中之光〕
(一)凡我們所祈求的,必須合乎神的旨意,否則就不能得到甚麼;若要禱告有功效,便須按著神的旨意祈求(參約壹五14)。
(二)『求』字的原文字義含有下對上祈願的意思,所以我們必須存著謙卑、虔敬的存心和態度向神祈求,否則必不能蒙神悅納。
(三)凡我們所求的,若是超過我們的需要和度量的,就都是『妄求』;我們可有可無、隨隨便便的求,也是『妄求』。
(四)屬靈的禱告乃是:『願神的旨意得著成就。』自私的禱告乃是:『願吾人得償所願。』
(五)神未嘗留下一樣好處,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(詩八十四11);所以我們要以清潔的存心向神禱告,就必蒙神賜恩(參8~10節)。
(六)凡是出於自私自利的動機,而不是為了榮神益人,所祈求的在神看來,乃是一種浪費,所以祂沒有垂聽的必要。
(七)信徒正常的飲食和休閒活動,乃是神所許可的(參太六11;傳三13;林前六12;十31),但若超越限度而無節制,便是神所不喜悅的宴樂。
妄求首先,是一種帶有錯誤動機、不純動機的祈求。比如當年許多猶太人千方百計求耶穌顯一個大神跡給他們看看,就遭到主的拒絕!(太12:38-42[一];可8:11-12;路11:29-32)因為主知道他們的動機是試探,他們的目的是滿足好奇。今天不也有人常常向上帝挑釁說“你給我什麼,我就信你!”甚至也有人向上帝談起了“生意經”說“你給我中個大獎吧!一半捐給教會!”這也是妄求!
有一個笑話就是諷刺這樣的人:有人問上帝說“在你眼中一百年相當於多少時間?”上帝答:“一分鐘”。他又問:“那你眼中一百萬等於多少?”答:“一分錢!”那人馬上跪下:“上帝啊,求你給我一分錢!”上帝說“好啊,請等一分鐘!”撒旦頂喜歡鼓動基督徒作各式各樣的妄求,我們當求主使我們不在禱告上給魔鬼留下地步。
其次,妄求就是單憑肉體的需要和喜好,不照神的旨意而做的祈求。妄求是為滿足自己的私欲但是完全不是真正的需要,可能是為了奢華宴樂,也可能是讓自己很有“面子”,屬於是沒有必要的“浪費”範圍,既不榮耀神也不益人,相反可能叫人舊的肉體生命更加瘋長。負責供給我們所需用的神不是一位溺愛孩子的父親,不會不分好歹的去滿足孩子們的所有欲望。
不是所有得不到的東西都是妄求,但妄求一定是得不到的!
二﹑不聽真道(箴28:9)
“轉耳不聽律法的,他的祈禱也為可憎”(箴28:9)。
這可能是祈禱不蒙垂聽的第二大原因。這裡的“不聽”可分二層意義:首先,是“不願聽”神的話語(律法=聖言),也就是“恐怕眼睛看見,耳朵聽見,心裡明白,回轉過來……”(參太13:15)。“通道是從聽道來的”(羅10:17)神的話是我們信心得以建立的基礎,也是我們如何更好地向神祈禱的指南,所以一個正常基督徒不可以缺少神的話。
我們看電視有許多頻道供我們選擇,常常隨心所欲地可“轉檯”。今日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可以“聽”,但是有人什麼都聽,只是“轉耳不聽律法(神的話)”。《新譯本》將“轉耳”翻成“轉身”可謂意味深長。因為不樂意“聽”,那當然就要找機會“轉身”走開啦!既然他那麼不願意聽到神的話,那麼神又如何聽他的話呢?既然已經離神遠遠的,那麼他的祈禱神又怎能蒙神垂聽?因為經上說“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,相近的時候求告祂”(賽55:6)。
其次,這裡的“不聽”是指“不聽話”,即不順服神甚至背叛神,與神的旨意背道而馳。“撒上15:22 撒母耳說: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,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?聽命勝於獻祭;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”。祈禱不是在神面前提交上一份“提貨單”!它是表示一種祭物向神獻上。但如果我們的“人”有問題,那麼這“祭物”多少也就有問題了!
【箴二十八9】「轉耳不聽律法的,他的祈禱也為可憎」。
〔暫編註解〕
這樣的偽善是神所不能接受的。
他的祈禱也為可憎:禱告是指在隱密之處與神相交,因此,若不遵行神的要求,就不能獻上真正的禱告。除了本節的內容之外,使禱告不蒙應允的因素,還有心裡注重罪孽(詩66:18[二])、與神隔絕的心(賽59:1-2[三])、假冒為善(太6:5-8[四])、不信(雅1:5-8[五])、情欲(雅4:3[六])等<路11:1-13,正確的禱告生活>。
聽律法。轉耳不聽律法的人也祈禱,說明他不是粗心和沒有信仰的人,而是不願意讓神的律法指導他的人生。許多人願意侍奉神,但是他們要按自己的方式侍奉。有些人只接受一部分神的律法作為人生的標準,其他的人則宣稱律法已經完全取消了。只有少數人承認神的全部律法、全本聖經為祂對祂子民之旨意的權威表達(見約14:15;15:10;參羅8:3,4)。
可憎。罪惡在神和罪人之間放置了障礙(賽59:1-2)。有些人昧著良心,宣稱自己遵守所謂的律法靈意、精意,要勝過那些依靠內在聖靈的能力、遵守律法的字句和靈意的人。這樣的人應當認真思考本節的教訓。雖然神不追究那些沒有機會瞭解祂要求的人對律法的忽略(徒17:30;羅5:13),但是祂不接受那些轉耳不聽祂律法之人的侍奉。否則祂就是認可了故意的叛逆。
三﹑猶疑不定(雅1:6-8)
『只要憑著信心求,一點不疑惑。因為那疑惑的人,就像海中的波浪,被風吹動翻騰。這樣的人,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。心懷二意的人,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,都沒有定見』(雅1:6-8)。
【雅一5】「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,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、也不斥責人的神,主就必賜給他。」
〔原文直譯〕但你們中間若有任何人缺少智慧,他應當向那厚賜與眾人且不斥責人的神祈求,就必有所賜給他的。
〔原文字義〕「厚」單純的,慷慨的,無條件的,無保留的,自然而然的;「斥責人的」責備,辱罵。
〔文意註解〕
「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,」『若有』乃假定語氣,表示並非正常狀況,但仍有可能存在;『智慧』指一種內在的洞察力,比知識更勝一籌,它的特性是使人能運用所持有的知識,在困境中尋得超越之道。
「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、也不斥責人的神,」『應當求…神』神是真智慧的惟一源頭和供應者;『厚賜』指神的賜予慷慨大量,毫不吝惜;『賜與眾人』指神對我們一視同仁,並不偏待人;『不斥責人』指神的賜予不受我們的情況的限制。
「主就必賜給他,」『就必賜』並不表示神的賜予完全沒有條件(參6節;四3),這裏的意思是說『求』才能有所『得』(參四2),我們若不求,就不能指望神憑空『賜給』我們。
〔話中之光〕
(一)基督徒生存在複雜、混亂的環境中,必須有敏銳的屬靈洞察力,以分辨不同的事物,和採納最好的東西。這種洞察力,就是這裏所說的『智慧』。
(二)智慧是以實用為本的一種美德,為屬神的人提供生活的方向;智慧能洞悉神的旨意,並將其應用在生活中(參箴二10~19;三13~14;九1~6)。
(三)真智慧是屬於神的(參四17),惟有祂才是真智慧的根源。
(四)基督徒的智慧,就是在苦難中仍能找到喜樂,在試煉中仍能學習到造就的秘訣。
(五)無論我們向神求甚麼,必須先看見自己的『缺少』是甚麼;惟有看見自己的『缺少』有多少,才能向神發出多少真實的禱告。
(六)我們最好、最上算的禱告,應當是祈求『智慧』(參王上三9~13);得著智慧,就是得著開啟屬靈寶庫的鑰匙。
(七)神喜悅屬祂的人向祂祈求,並且是預備好了要豐厚地給人,只可惜的是我們『不求』,求了又怕求得太過。
(八)有經驗的基督徒都能作見證說,許多時候神答應我們的禱告,乃是『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』(弗三20)。
(九)我們必須謹記神的恩典是豐富的,祂絕不吝嗇;我們身為神的兒女也當本著神憐憫的心懷,寬宏大量地幫助有需要的人(參27節)。
【雅一6】只要憑著信心求,一點不疑惑;因為那疑惑的人,就像海中的波浪,被風吹動翻騰。
〔原文直譯〕「不過,總要在信心裏求,一點也不疑惑;因為那疑惑的人,就像海中的波浪,被風吹動,翻騰不已。」
〔原文字義〕「一點不」毫無;「疑惑」分開,區別,動搖,自相矛盾;「翻騰」煽動,騷動,翻滾。
〔文意註解〕
「只要憑著信心求,」這裏說明向神祈求真智慧不是沒有條件的;『只要』指明僅有一個條件;『憑著信心求』按原文是『在信心裏求』,意指對神有完全的信心,包括:(1)所求的必須是所信的;(2)相信神的心意和能力;(3)所求的必要從神得著答應;(4)但答應的時間與方式,相信神必照祂所認為對我們是最佳的賜給。
「一點不疑惑,」意指信心堅定,絲毫不動搖。
「因為那疑惑的人,就像海中的波浪,」『那疑惑的人』指猶豫不決、心思飄忽不定的人;『海中的波浪』形容一個人的心思搖擺不穩,如海浪之變化無常。
「被風吹動翻騰,」『被風吹動』形容心懷意念常隨環境的變遷而更動;『翻騰』原文含有『不住地在兩方面評估』的意思,亦即是心存批判,時而向左,時而向右,拿不定主意。
〔話中之光〕
(一)凡真正認識神、信靠神的人,縱使不能明白神的『所作』,卻因知道神的『所是』,而能安然接受神所安排的一切。
(二)我們不能在禱告中規定神為我們作甚麼,但可以肯定,神關心我們,愛憐我們。
(三)我們向神祈求的時候,應當絕對相信神的能力,並且也深信祂必樂於賜予。
(四)神對我們禱告的答應,並不因人而有差別待遇(參5節『賜與眾人』),但卻會受到我們禱告的態度的影響和限制。
(五)禱告是求未見的事,必須憑著信心。我們不只要憑著信心禱告,也要禱告到有信心,禱告到能信。
(六)我們既求神賞賜智慧,就不可又想靠自己的聰明才智,或是懷疑是否可能得到。
【雅一7】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。
〔原文直譯〕「這樣的人,不要妄想能從主得到甚麼。」
〔原文字義〕「想」設想,妄想;「得」接受,領受,拿取。
〔文意註解〕「這樣的人,」指那疑惑的人(參6節);「不要想,」意指趁早死心,不要奢望;「得甚麼,」指一無所獲。
本節含有十分肯定的意思──信才能得,疑心必然無所得。
〔話中之光〕
(一)懷疑乃信心最大的敵人,是使禱告失效的主要原因。
(二)禱告得答應有一個定律,就是信。信是尊重神,榮耀神;疑惑是輕看神,羞辱神,所以叫神沒法答應我們的禱告。
【雅一8】心懷二意的人,在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。
〔原文直譯〕一個心懷二意的人,在他一切的行徑上,搖擺不定。
〔原文字義〕「心懷二意的」雙魂的;「沒有定見」不穩定,無定向。
〔文意註解〕「心懷二意的人」,形容一個人懷有兩顆不同的心,各自尋求不同的目標,但沒有一方面取得完全控制(參王上十八21)。
「在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,」『沒有定見』指沒有固定的信仰和方向。
〔話中之光〕
(一)正如精神分裂乃是一種病態,『心懷二意』乃是一種信仰的病態;這種人無論作甚麼都拿不定主意、反覆無常。
(二)『心懷二意』是基督徒追求目標『成全完備』(參4節)的死敵,也與神『單一』、『全心全意』(參5節)的本性對立。
(三)有智慧的人乃是有定見的人(參三13『有智慧有見識』),他在人生的路上懂得『取向』,然後向前直奔(參腓三13~14)。
祈禱與信心是聯繫在一起的。聖經中許多神的應許我們可以藉著祈禱得著,但承受應許的條件是『憑信心和忍耐』(來6:12)耶穌說:『你若能信,在信的人,凡事都能』,『凡你們禱告祈求的,無論是什麼,只要信是得著的,就必得著』。
但有些信徒的心卻總是充滿疑慮,如“耶穌真的把我的罪赦免了嗎?”,“耶穌真的能聽我的禱告嗎?”,“神果然能成就那禱告嗎?”,“耶穌真的與我同在嗎?”。雖然有時也讀經聽道,但總是對神的話語信不下去,如同被風吹動翻騰的海水,不能平穩。
『我個人瑣碎的小事,上帝也能管嗎?不好意思麻煩他吧?人人都祈禱,世上這麼多人,他不是分身乏術、忙得過來嗎?』人有時以為上帝像人,無力處理紛至遝來的繁重事務。他們忘記宇宙是怎麼偉大複雜,上帝也不也一樣創造,沒有難處麼!天父的能力和細心,遠非我們所能想像:『五個麻雀不是賣二分銀子麼?但在神面前,一個也不忘記。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』(路12:6-7)。
一個人在祈禱中疑慮的多少與他認識上帝多少及信心大小成反比。認識上帝越少、信心越小的人,心懷二意的情況就越多。當然我們也不必裝作強者,從此不敢發問──這種虛榮心理其實是我們內心虛弱、不能接受自己的表現。
四﹑罪孽阻隔(賽59:1-2)
耶和華的膀臂,並非縮短不能拯救。耳朵,並非發沉不能聽見。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,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(賽59:1-2)。
【詩66:18】我若心裡注重罪孽,主必不聽。
〔暫編註解〕求告神的人若口是心非,仍以犯罪為樂(“注重”有“寶愛”的意思),他與神之間的阻隔決不能跨越,與罪為友的人豈能親近神?這種人的禱告,神必不聽(賽59:2)。
「注重」:有「看重」或「珍惜」的意思。
『我若心裡注重罪孽』。這在基督徒的經驗中是不言而喻的。想要使自己的祈禱蒙神的悅納,就必須放棄一切已知的罪(箴28:9;賽1:15;58:3-5;詩34:15;約9:31;雅4:3)。“當人有了順服神的願望,並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的時候,耶穌就會把這種願望和努力當作人最好的事奉來接納。祂用自己神聖的功勞彌補人的缺陷”。
18~19 罪褫奪人哀求的資格;一顆無可指摘的心保證神必垂聽我們的禱告(約壹3:21)。
罪是切斷我們與神關係的最大攔阻物。神是聖潔忌邪的,他無法以有罪為無罪,神不能忽視、容忍、開脫罪惡。神愛的本性使他樂意與人同在,但他聖潔的屬性又使得他會被人的罪所觸怒,以至於他不得不與我們分開。在人的罪未被除去之前,神是不能將人帶到自己面前。人只有悔悟自己的過犯,蒙主恕免,才能恢復與神交通,並有權柄求告他的名!
一個基督徒經歷著二個層面的赦免:剛決定信主時,神赦免你信主前一切罪孽。蒙恩之後,信徒雖然立志更新自己,由於生命幼稚,很可能會『偶然被過犯所勝』(加6:1),故此需要第二層面的赦免:『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神是信實的公義的,必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』(約壹1:9)。
這樣我們就除去了與神相交上的障礙,重新獲得心靈中的自由。真正的認罪不僅僅是在神面前承認一筆罪帳,而是認識罪的可怕與危害,並在意志上承諾不再沉迷於罪中,更不是“注重”(喜歡、著迷)罪孽中。否則,我們就成為一個不敬虔的人,而『不敬虔的人‥‥有什麼指望呢?患難臨到他,神豈能聽他的呼求?他豈以全能者為樂,隨時求告神呢?』(伯27:8-10)。
五﹑夫妻不睦(彼前3:7)
『你們作丈夫的,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(情理原文作知識)。因她比你軟弱(比你軟弱原文作是軟弱的器皿),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,所以要敬重她。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』(彼前3:7)。
【彼前三7】「你們作丈夫的,也要按情理(原文是知識)和妻子同住;因她比你軟弱(比你軟弱:原文作是軟弱的器皿),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,所以要敬重她。這樣,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」。
〔原文直譯〕「照樣,你們作丈夫的要按知識(和妻子)同住,因為女人是較軟弱的器皿;又要待以敬重,因為同是生命之恩的承受者。這樣,你們的禱告就不受阻礙」。
〔原文字義〕「情理」理智,知識,認識;「敬重」尊重,恭敬;「阻礙」切入,擋住,隔於中間。
〔文意註解〕「你們作丈夫的,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」,『情理』指基督徒作人的知識,特別重在指明白神對我們婚姻生活的旨意;『同住』指婚姻生活的所有層面,有解經家認為這裏也包括性生活在內。
「因她比你軟弱」,『因』字表明上句的理由,即丈夫為甚麼要按知識和妻子同住;『軟弱』原文是『軟弱的器皿』,此處特指身體生理方面的軟弱,但也包含精神心理方面的軟弱,一般而言,女人的體魄多半較男人軟弱。
「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」,『一同承受』指彼此相關地領受(參弗3:6);『生命之恩』指神以在基督裏的生命作為恩賜(參羅6:23)賞給我們。
「所以要敬重她」,『敬重』意指將對方所當得的尊嚴分配給她,使她享受所應得的一分。
「這樣,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」,『這樣』指作丈夫的按情理和妻子同住並敬重她;『禱告沒有阻礙』表示婚姻關係會影響到與神的關係,良好的夫妻生活,會帶動良好的靈性生活。
〔話中之光〕
(一)基督徒婚姻生活維持和諧的基本要件,乃是理性重於情緒,知識重於情感;作丈夫的基督徒,不可憑感情用事,對待妻子必須合乎作人的道理,以及屬靈的常識。
(二)「軟弱」並不就表示「次等」,任何人都不可依據天生的情況──性別、種族、膚色、高矮、體格、智愚、族群、政治立場等,來歧視別人。
(三)人的被造,原是要被神用來作為盛裝神榮耀的「器皿」(參羅9:21-24),主的救恩就是要使人恢復神當初造人的目的──有寶貝放在這瓦器裏(林後4:7),作主貴重的器皿(提後2:21)。
(四)夫妻乃是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器皿,如果結婚多年,雙方的生命長進程度差別很大,這就表示這個婚姻相當不正常。
(五)『一同承受生命之恩』,這話表示男女信徒在神面前的生命是同質、同等的,只是功用不同而已。
(六)夫妻心心相通了,禱告的通路才不受阻塞;夫妻同心的禱告,能調動神的手來為我們作事。
(七)貝格說:『妻子受到傷害而發出的哀歎,令神不聽丈夫的禱告』。
(八)禱告之蒙應允,與我們如何待人,有很密切的關係。而我們最容易忽略的,是虧負了我們最親密、熟識的人,這種虧負,會使禱告受阻礙。
夫妻關係原本是屬於比較『私人』空間的事,外人不一定需要評論。有的夫妻進出成雙結對,形影不離,似乎恩愛佳偶一對。可是,某日忽聞他倆已經離婚,旁人才感歎不已,便說『哇,真是天曉得!』
是的,夫妻關係只有神最清楚,神要求這對『一同承受生命之恩』的兒女,能見證神的愛。主的門徒彼得把夫妻關係與祈禱聯繫起來,即若有人不愛自己妻子或妻子不能溫柔對待丈夫,他們的祈禱就不通達。夫妻不睦,禱告受阻。這是聖訓,也是經驗。沒有一對夫妻一邊吵架一邊說自己禱告很暢通,如果有,那一定是假的!
夫妻是神所設立一種神聖關係,不容輕易破壞。『與人和好』是信徒『與神和好』之後屬靈生命的必然流露,也是能夠保持『與神和好』這種神秘團契的必然要求。而夫妻相處是否正常是能否『與人和好』最基礎最典型的反映,它自然會影響我們的祈禱生活。
同時,夫妻關係如果不和諧也是最容易攪擾我們心靈的事,人的心如果象翻騰的海浪不能平靜又怎能清心平穩地來到神面前?
六﹑不肯饒恕(可11:25-26)
『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,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,就當饒恕他,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,也饒恕你們的過犯』(可11:25)。
《主禱文》中的兩個『免了』,與這節經文是一致的,就是神的赦免以我們先赦免他人為前提。這當然不是初次蒙恩的經歷,而是信徒得救之後走道路時候的經歷。
人與人的關係跟人與神的關係存在一個互動的關係,人與神和好,為人與人和好提供生命動源;反之,人與人不睦,又會影響人與神的和好。
饒恕、寬容、動情他人是祈禱蒙垂聽的前提,而仇恨、懷怨、嫉妒、恨毒等都會蓋信神的耳朵,使他聽不見我們的祈禱!我們饒恕了一個人,等於釋放了一個人,使我們心靈不被捆鎖,更好地與神交通!
七﹑缺乏憐憫(箴21:13)
『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,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』(箴21:13)。耶穌說:『你們要給人,就必有給你們的』(路6:38)。這當然不是一種簡單的交換,而是因為若有憐憫的心,就說明我們有份於神的性情,我們為此所做的一切也一定能得到神的喜悅。
使徒約翰在見證自己的屬靈經驗時說:『我們所求的無不得著,因為我們遵守祂的命令!』(約壹3:22)。而『憐憫貧窮的,就是借給耶和華;他的善行,耶和華必償還』(箴19:17)。當人祈求祂時,耶和華必償還!憐憫他人不是為了被神憐憫,但憐憫他人的一定能得到神的加倍賜福!
[一]太12:38當時,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說:「夫子,我們願意你顯個神蹟給我們看」。39 耶穌回答說:「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,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,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。40 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,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裏頭。41 當審判的時候,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,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。看哪,在這裏有一人比約拿更大!42 當審判的時候,南方的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; 因為她從地極而來,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。看哪,在這裏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!」
[二]詩66:18 我若心裏注重罪孽,主必不聽。
[三]詩59:1 耶和華的膀臂並非縮短,不能拯救,耳朵並非發沉,不能聽見,2 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上帝隔絕;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。
[四]太6:5(路11:2-4)你們禱告的時候,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,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,故意叫人看見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。6 你禱告的時候,要進你的內屋,關上門,禱告你在暗中的父;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。7 你們禱告,不可像外邦人,用許多重複話,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。8 你們不可效法他們;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,你們所需用的,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。
[五]雅1:5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,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、也不斥責人的上帝,主就必賜給他。6 只要憑著信心求,一點不疑惑;因為那疑惑的人,就像海中的波浪,被風吹動翻騰。7 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。8 心懷二意的人,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。
[六]雅4:1 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裏來的呢?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?2 你們貪戀,還是得不著;你們殺害嫉妒,又鬥毆爭戰,也不能得。你們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不求。3 你們求也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妄求,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。4 你們這些淫亂的人(原文是淫婦)哪,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上帝為敵嗎?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,就是與上帝為敵了。5 你們想經上所說是徒然的嗎?上帝所賜、住在我們裏面的靈,是戀愛至於嫉妒嗎?6 但他賜更多的恩典,所以經上說:上帝阻擋驕傲的人,賜恩給謙卑的人。7 故此,你們要順服上帝。務要抵擋魔鬼,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。8 你們親近上帝,上帝就必親近你們。有罪的人哪,要潔淨你們的手!心懷二意的人哪,要清潔你們的心!9 你們要愁苦、悲哀、哭泣,將喜笑變作悲哀,歡樂變作愁悶。10 務要在主面前自卑,主就必叫你們升高。